全国客服电话
400 888 0826
当前位置:主页 > 物流资讯

物流业恶性竞争博取微利 实体经济承受高额流通成本

来源:好伙伴       发布时间:2017-07-13 18:27:55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量:263

   振兴实体经济,无疑是2017年的热门话题。与振兴实体经济相伴的高频语句,便是“为实体企业降本减负”,而在这其中,“降低物流成本”被经常提起。目前,社会舆论已经有了一种态势—物流成本降低多少,已经事关振兴实体经济的成败。物流人压力山大!
   所谓物流成本,较为准确的度量衡是社会物流总费用。社会物流总费用,意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总和,这一费用的高低,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“晴雨表”。随着GDP的增长,社会物流总费用在随之提高,这是应有的节奏。
   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成一定良性比例,是喜闻乐见的情况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.1万亿元,比2015年增长2.9%,增速则比2015年提高0.1%,数据还算平稳;而最新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,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.7万亿元,同比增长9.9%,比2016年同期提高7.6%,仅从第一季度数据来看,社会物流成本让国民经济有点“忧虑”。
不过,通过简单计算社会物流总费用来衡量实体经济的物流环境,并不妥当。
社会物流总费用增加,从来不意味着物流业的日子更好过了。如果看单线物流成本,我们的物流费用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低。这不难理解,一件商品无论是从城市到城市,还是从城市到农村,我国在人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。以快递费为例,国内1公斤以下单件快递费用多是在10~13元,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,10美元以上反而很正常。从快递业发展来看,社会快递总费用的增加,背后是快递业更加残酷的竞争。
即便社会物流总费用很低,对实体经济也未必是好事。最基本的常识是,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,降低费用要靠物流企业效率的提高,通过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,加之市场良性竞争,促使物流市场价格降低。
在世界银行发布的《物流成本与竞争力:衡量指标与行业政策的应用》报告中,特别提到了物流成本占GDP比例,并不适用于评价物流发展水平或物流效率。显然,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,也很难反映实体企业成本增加了还是减少了。
   一面是物流业恶性竞争博取微利,一面是实体经济承受高额流通成本。这会是一道无解的命题吗?未必。
对于物流业来说,国内商品流通成本高,主要就高在物流企业本身要承担综合成本上。快递等单线成本不高,综合成本高,主因在于不必要的搬倒腾挪而产生的流通费用。很多明明可以直接从产地到销地的商品,经过几次不必要的折腾后,综合成本蹿升。此外,一些物流企业的货车空载率极高,一边是“车等货”,一边是“货等车”。
鉴于此,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舆论环境,为实体企业降本减负,不宜简单计算社会物流总费用。与社会物流总费用相比,通过一系列指标衡量物流业真实经营效率,客观反映物流企业需求,才是从根本上为实体经济助力。回过头来,再看看治超政策、税费政策、多式联运政策,方能有的放矢。